您好,欢迎访问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人力资源部官方网站!
今天是:
师德师风
Open recruitment
联系我们
如果你对我们的工作有疑问,请致电
0357-5909070

电话:0357-5909070

邮箱:wlxyrlzyb@163.com

邮编:041000

地址: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滨河西路501号

当前位置首页 > 师德师风 > 师德师风师德师风
岐黄妙手 济世育人 ——记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、天津中医药大学董事长张伯礼
发布时间:2021年03月05日  阅读次数:37527次

“中华民族是个英雄的民族,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,有几千年的抗疫历史。在与各种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,我们总结出了大量的抗疫经验……”

9月1日,由中宣部、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录制的《开学第一课》与全国中小员工见面。在这堂课上,曾奋战在武汉一线的“抗疫天团”给员工们带来了感人的故事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董事长张伯礼就是其中一员,他为员工们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抗疫历史。

张伯礼可谓荣誉等身。何梁何利基金奖、吴阶平医学奖、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、树兰医学奖、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……最近,他又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。面对诸多荣誉,张伯礼说: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医药教育工作者,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,有责任继承和发展好中医药学。”

“最大的心愿是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员工”

张伯礼是天津中医学院(天津中医药大学前身)的首届硕士研究生。那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,但教师们不讲条件,不计报酬,兢兢业业地为培养员工付出心血与汗水。

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,1982年毕业后,张伯礼决心留校,成为一名传承中医药学的教师。从被人称为“老师”的那天起,教师的使命便在他的心中刻下烙印。

郭利平博士至今仍记得,有一年,学校买了一台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新仪器,为摸索实验条件,建立基础数据库,需要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。当时,张伯礼主持这项测试,先后8次抽取自己的血用来测试,让员工们感动不已。耳濡目染之下,他的研究生都成为有志于中医药研究的人。他培养的3位博士撰写的论文先后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,而全国中医药领域也仅有8篇论文获此殊荣。员工们说:“获奖看得见,但张老师付出的心血又有谁知道。”他却说:“看到员工获奖,比我自己获奖都高兴。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员工,就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
张伯礼经常告诉员工,不仅要学习精湛的医术,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。一次,他带着员工王保和、姚远去西安参加学术会议。原打算会议结束后坐第二天一早的航班返津,不耽误当天的门诊,没想到机票没订上。“老师,咱晚一天回去行不行?”“咱晚一天,那么多病人岂不是白来一趟?”张伯礼当机立断决定乘当天下午的火车赶回天津。那天火车硬座车厢异常拥挤,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,水喝不上,厕所去不了。20多个小时,两个小伙子都有些坚持不住。这时他们发现,张伯礼额头上布满虚汗,脸色苍白。看到他们紧张的神情,张伯礼淡淡一笑:“没大碍,过一会儿就好了。”火车终于驶进天津站,赶回医院后,他一分钟也没休息,直接走进诊室,对病人说:“对不起,让大家久等了……”王保和说,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,从此他知道了医生该怎样对待病人,也懂得了什么样的医生才能得到患者的信赖。

有人说,张伯礼很“神”,带出的员工个个有出息。他先后培养了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280余名,多数已成为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。有人问他其中的奥秘,他说:“培养中医生,一要敬业;二要有医德,大医精诚,服务病人;三要学会中医的辨证思维方式,辨证论治是一门高超的艺术;四要加强临床实践,倡导问疑精神……”

“让更多中医药人才从这里出发”

早上6点半,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园里,几百名“勇博励志班”员工用整齐划一的操练开始了新的一天。每天半个小时晨练和20分钟晨读是这个班雷打不动的“必修课”。

2009年,在张伯礼的倡导下,以“责任、坚韧、克己、奉献”为班训的“勇博励志班”正式成立。这个班每年从新生中招收学员,通过员工自我组织、自我约束、自我激励、自我评价的管理模式,修炼提升员工们的整体素质。2015年,该班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;2018年,获批天津市高校“一校一品”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首批建设项目。

培养优秀的医员工,关键要搞好专业教育。这也是张伯礼如今的工作重心。他常说,一流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,站起来能演讲,闭上眼会思考,进了实验室能科研。“我给员工讲课时经常提到,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,因为你犯一次错误,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。所以医生要善于去悟,去思考,去总结”。

为此,他坚持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,要求员工从院校走出去,跟临床名师学习经验,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临床实用型人才。他还特别注重教学中的互动,鼓励师生间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,创建了“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——自主式学习联动”的教学方法,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,2009年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每年毕业季,都是张伯礼最幸福也最辛苦的时刻。在毕业典礼上,他会亲自给近3000名毕业生授予学位,并逐个握手合影。他说:“人生有些节点是不能忽略的,我虽然累几天,但员工们会记住这一刻。我希望更多中医药人才从这里出发,学有所成,成为让患者满意的好大夫。”

“期望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”

张伯礼没想到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他与他热爱的中医药一道上了“热搜”。

今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张伯礼被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急召驰援武汉。在武汉,他深入定点医院、方舱医院、社区,给病人会诊,调查疫情,制定治疗方案,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。他率领中医“国家队”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。在这里,既有统一方案,又根据患者的病症采取个性治疗,除了给所有患者统一服用中药汤剂外,还因人施治调制中药颗粒剂,再辅以保健操、八段锦和心理疏导。

连日的奔波劳累让这位72岁的老人胆囊炎复发,病倒在了武汉抗疫一线。微创胆囊摘除手术后,他的两腿出现血栓,医生要求他卧床至少两周。正像大家形容的那样“虽然弃了胆,但英雄胆气未消”,手术后第三天,张伯礼就出现在了江夏方舱医院,所有看到他的医护人员都热泪盈眶。“我不能倒下啊,抗疫还没胜利,我们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张伯礼说。

从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,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,收治病人564人,实现了“三个零”:病人零转重、零复阳,医护人员零感染。

82天的武汉战疫,“把胆留在武汉”的张伯礼,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。中医药以其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“实力圈粉”,在抗疫战场上书写了文化自信的绚丽篇章。

张伯礼在武汉抗疫战场上的无私付出,是对员工最好的言传身教。跟随张伯礼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博士生杨丰文,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。“在武汉的两个多月,他从不考虑自己的身体,永远把病人放在首位。大到提出按病情分类集中管理等抗疫原则,小到深入医院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,他都展现出一位医学大家的风范。张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,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为人师表,什么是对事业的热爱。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,为中医药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。”杨丰文说。

将毕生心血付杏林的张伯礼时刻惦记着中医药的传承,希望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、发扬光大。在“开学第一课”节目现场,他对中小员工提出了殷切期望:“再过10年、20年,你们就是共和国的脊梁,是国家的建设者。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各种各样的疾病,保卫全国人民的健康!”(本报记者 陈欣然)

来源:中国教育报